發布日期 2009/5/13 14:16:39 來源:建材網
廣東佛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經在國家七大產瓷區中排名倒數第一。其當時陶瓷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在陶瓷行業中的知名度也很小。近年來,佛山憑借其銳意進取、敢想敢干的闖勁,神話般的快速形成了以其為中心的方圓150公里的陶瓷經濟圈?,F在的佛山已經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陶及建筑衛生陶瓷裝備的生產基地之一。
但是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與過度開發,在創造輝煌的同時佛山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傳統陶瓷產業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產出的特征使其資源逐漸匱乏,燃料日益緊張,交通時常擁堵,污染嚴重超標……于是該市統一思想、全盤布局,在政府政策的宣傳、引導、影響和驅動下,對佛山的中低端陶瓷企業實行轉移或關閉。
而當佛山陶瓷產業轉移還在暗潮涌動的時候,新中源陶瓷企業集團與江西高安正式簽約,“建陶航母”落戶高安。這一簽約行為拉開了2007年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序幕,隨之而來的是佛山陶瓷行業開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產業轉移。在隨后的幾個月時間,在新中源陶瓷企業集團的示范和帶動下,佛山數家知名的陶瓷企業紛紛進駐高安,一時間高安成為全國矚目的建陶產業基地。
在高安漸成為陶瓷行業最受關注的地方時,我們不僅要考慮,高安是否應該借鑒或照搬佛山這三十年來的成功經驗。
過去,高安這個陶瓷新興產區因電力供應不足,造成“常常不顧陶企死活,拉閘限電”的市場寓言。據業內人士透露,也常常出現內地官方的“慣性政策”壓力。
當然,江西還有著國內唯一一所陶瓷學院,高質而豐沛的人力資源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素。也正是因為這個,如果江西硬是跟著佛山模式的經驗走,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難以走得比佛山好,了不起也就是走出一個“小佛山”,而且由于環境變化,這種可能性也非常小,佛山陶瓷當初發展壯大的市場環境已經成為歷史。所以,這次危機又恰好成為高安探索江西建陶發展模式的重要契機,陶瓷學院能否“供應”此類的人才?
其實,可以毫不留情地說,經過2008年,佛山經驗已經不值得借鑒,市場環境的急速變異,這些經驗不見得還能起多大作用,這正是佛山陶瓷目前探索的重要命題,是需要變革的時候了。所以,有如高安這樣的新興陶瓷產區硬復制這些已經被市場廢棄的經驗還有多少用處,我們需要重新判斷。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更多>>相關資訊